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临清一座应“运”而盛的城市

时间:2022-10-05 13:39:07 | 浏览:718

人民网-人民日报康熙年间编撰的《临清州志》卷一《建置》中记载:“后赵建平元年,改清渊县为临清县,隶建兴郡。”临清之名由此而始,沿用千年。临清,这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古老的清河水见证了它久远的初生,浩荡的大运河承载了它600余年的

人民网-人民日报

康熙年间编撰的《临清州志》卷一《建置》中记载:“后赵建平元年,改清渊县为临清县,隶建兴郡。”临清之名由此而始,沿用千年。临清,这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古老的清河水见证了它久远的初生,浩荡的大运河承载了它600余年的繁华。

如今,古老的大运河已经成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但深厚的运河文化却依然哺育着临清人,他们以更包容、更昂扬的姿态创造新的繁荣。

美丽的河 历史的根

在临清的古城区里,一条长满芦苇的狭窄河道蜿蜒而行,这是一处未经破坏的元运河河道。河道从鳌头矶向北至临清闸,共1200米,河上至今保留着元代的临清闸、会通闸,以及月径桥等古建筑。它的南面是明运河,从邱屯枢纽至临清头闸,共6800米,500多年间,河道走向未发生变化,河道形制基本完整。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临清市内这两段总长8000米的运河遗存也成为重要的大运河遗产段。在临清辖区内,因当年漕运而兴起的城镇、文物古迹以及运河沿岸古老文化遗存等,记载着运河文化信息,成为古老运河一组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现存文化古迹7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190处,其中有鳌头矶、清真寺、舍利塔、运河钞关等两组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市依托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临清市分别对冀家大院、鳌头矶、县治遗址阁楼、大宁寺大雄宝殿、会通闸、临清闸、月径桥、临清砖闸、钞关衙署等进行维修;对元、明运河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对两段河道进行清淤,在河道两岸铺设排污管道,实施元、明运河两岸道路绿化硬化工程,建设完成元运河遗产公园;对临清运河钞关衙署进行布展,利用钞关现存环境空间,打造运河钞关文化展馆;统筹管理舍利塔、鳌头矶和运河钞关三个景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钞关、清真寺、鳌头矶为重点,以元运河为东西中轴线、桃园街至马市街为南北中轴线的旅游线路。

临清市中洲古城具有鲜明运河文化特征,由两河(卫运河、京杭运河)、两城(明代正统砖城、明代嘉靖土城)、一线(运河文化景观展现轴线)、十个著名景点所组成,保留着众多官府建筑、宗教建筑、水工设施、民居建筑,生动展现了古运河名城的历史文化风貌。临清市积极推动中洲古城的保护和利用,目前,临清城区内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故道基本保持原始格局,几条重要的古街巷如竹竿巷、会通街、箍桶巷等,古风古韵犹存,成为外地游客及研究者必到之处。中洲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已申报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的河 城市的魂

临清贡砖具有独特品质,明代曾源源不断地沿着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如今,临清市博物馆内还珍藏着一批刻印有“大工”“内工”“寿工”等字样的各式临清贡砖,每一块砖上详细标明了产地、年代、窑户、工匠等信息。2008年,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运河而生的不仅有贡砖,临清还是山东快书诞生地,是中国京剧艺术之乡、轴承之乡和酱菜之乡。截至目前,临清市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山东省非遗项目8项,聊城市非遗项目38项,临清市非遗项目195项。其中,京剧在临清留下恒久的艺术魅力。

在临清,京剧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听京剧、唱京剧,已经成为临清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剧。由于临清特殊的地理位置,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水运码头和货物集散地,临清成为当时徽班进京前的必经之地、驻足之处和重要的演出场所。临清京剧经久不衰,博大精深的国粹京剧艺术得到临清人民的认可和传承。2013年临清市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曲),2007年被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授予“梅兰芳教育基地”称号,2008年临清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京剧艺术之乡”。

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是临清的城市之魂。临清市建设了贡砖博物馆,设立了临清肘捶、临清驾鼓、临清时调等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依托文物景区,搭建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平台载体,对重点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再现非遗活态传承,打造非遗名片。同时,临清市把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通过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扬特色运河文化,为人民群众奉上一场场文化盛宴。

流动的河 家乡的味

托板豆腐是临清小吃的一绝,没有任何调料,却让人赞不绝口。它是临清诸多美食中最质朴的一种。

明清时期,临清因其特殊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位置,使我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不同饮食风味在这里际会沟通、相互渗透,孕育出以鲁菜为基础而又融合南北大菜的特色,形成具有京津风味的临清菜、临清运河小吃和以民间传说、歇后语、饮食习俗为主要内容的饮食文化。如今,吸收了百家之长的运河美食深深扎根在临清这片土地上,它注重口味、讲究时令、质地多样,充分体现了运河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临清什香面制作技艺、临清济美酱园“甜酱瓜”生产工艺、临清进京腐乳制作技艺、清真八大碗制作技艺、刘垓子白仁制作技艺、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周记托板豆腐制作技艺、由家喜铺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以及临清传统“三点水”宴席、临清汤、捶鸡面、牛肉干等都是临清美食的典型代表。

历史上的临清是一座商业城市,除了徽商、晋商、浙商等各地商帮来此经营之外,大量回族商人也从西北来这里经商、定居。因此,临清也有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的清真菜,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的八大碗、经堂席就是其中的经典。

为弘扬传统饮食文化,临清市邀请饮食文化专家悉心研究、挖掘、整理,推出文化宴,每道菜名均是一个历史典故,充分展示了丰富的运河文化内涵。从“吃美食”到“做文化”,临清市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努力,临清传统美食在制作工艺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临清美食走出山东,成为山东美食代表之一。

临清是完整体现中国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大运河记录了厚重、壮美和辉煌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临清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因运而生,应运而盛”的运河名城临清将保护传承利用好运河文化,为打造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文化带贡献临清力量。

数据来源: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7日 16 版)

相关资讯

临清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临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璐 实习记者 徐晴 聊城报道5月30日上午,临清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聚焦临清市‘4+1’五项重点任务”主题新闻发布会(城市更新专场)。临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田英辉出席在发布会现场介绍,2021年以

临清文化:临清与《金瓶梅》的历史渊源

千年运河,曾承载着鲁西临清的繁荣,今日水退船隐,只留下历史追寻的故人往事。悠悠京腔、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宝塔……仍然留下谜一般的印记。明代以后,临清繁忙的交通运输、繁华的商业经济、活跃的人口流动、数量众多的休闲服务场所、奢靡的风俗习尚,都

推动文商旅一体化发展!临清举办“2022惠享山东消费年暨临清美食推介年活动”启动仪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璐 实习记者 徐晴 聊城报道为提振消费信心,繁荣夜经济,促进临清特色餐饮美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局,6月12日晚上,“2022惠享山东消费年暨临清美食推介年活动”启动仪式在在“乾城里”特色商街举办。

运河名城·临清民间故事传说--临清状元街轶事

临清有一条状元街,是因为武状元马兆瑞府邸坐落此街而得名。现在这条胡同,辖属于天桥街居委会。马兆瑞,临清人,回民,是乾隆(1787年)丁未科武状元,被乾隆皇帝授一等侍卫,正三品官职。据《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上御太和殿传胪,赐武

临清着力规划推进“高铁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雄商高铁临清站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潇 临清报道1月26日,临清市委副书记、市长祁学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临清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和产城融合多方面因素,着力规划推进“高铁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临清站、高端装备产业园、洛奥健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确保产业发

组图|聊城临清市青年路街道:中洲古城里的临清印象

清霜槁千林,黄叶欲万舞。秩气感木叶,故林飘坠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道好来还好去,到头总是涴尘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朝看一叶飞,暮落浑无数。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临清运河钞关位于临清市老城区内明代会通河旁,是

临清这10人辞去临清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临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八十六号)根据临清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高保平、王艳华、孙阳、张勇、田英辉、候德昆、于福明、高善明、庞永生、常玉平等同志的辞呈,临清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决定:接受高保平等同志辞去临清市第十八届人

临清城历史沿革及临清地级市被撤之谜

今天的临清市,只是古代临清州的一小部分了,连市区也被河北分去一半,至于和元代临清万户府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沧海一粟了。临清,因临近清水,清河而得名,有2000余年建城史。春秋时,清河因流经卫国,又称卫河。卫河汉代又称屯氏河,其支流又称淇水

临清:提升城市品质,有序推进城区九大片区更新

记者 李军 5月30日,临清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聚焦临清市“4+1”五项重点工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城市更新专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家煌就城市建设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城市更新行动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刻领

山东临清:一个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没落的城市

说起临清,我们不得不提,它曾经的繁华,临清作为山东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临清在明清时期依托着运河漕运不断倔起,迅速成为当时的北方的五大商埠之一,山东的第一大城市,当时的临清拥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美誉。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只要

临清一座应“运”而盛的城市

人民网-人民日报康熙年间编撰的《临清州志》卷一《建置》中记载:“后赵建平元年,改清渊县为临清县,隶建兴郡。”临清之名由此而始,沿用千年。临清,这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古老的清河水见证了它久远的初生,浩荡的大运河承载了它600余年的

临清,传说一样的城市

今天,漫步在故宫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他们脚下的广场是一个厚达15层的青砖堆砌层,据说这是为了防止有人通过地洞进入紫禁城。整个皇宫青砖数量高达1亿块,而整个北京城的用砖量更是难以计数。这些青砖全部来自同一个地方,400公里外的山东临清。这里,

临清,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

“文人学子、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赶考举子,只要从南方进京,几乎无不通过临清。遥想当年舟舶星聚,帆影云展;廛闬扑地,歌吹沸天;车水马龙,商贾联翩。景象何等繁华动人!”这是季羡林先生笔下的临清,在季老的记忆中,故乡一片繁华动人景象。如果你还Ge

行走大运河②:临清依运河而建曾为山东最大城市

编者按:时光流转,日月穿梭,千年大运河吟唱着一首源远流长的歌。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600多

季羡林笔下的家乡|《中国城市百科全书临清市》题记

临清市是山东历史名城,有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西倚运河,东连德、济,北通京、津,南达苏、杭,是南北 交通的枢纽,人文学艺的渊薮. 明代重要诗人谢榛即出生于此. 著名的古典小说《金瓶梅》,也产于此地. 遥想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盏记燕窝黄河壶口瀑布南宁新闻资讯网保山今日新闻网宠物猪品种网美食菜谱网今日黄山手机数码网施华洛世奇速比涛泳镜帝舵手表收藏胡先煦影迷网水上乐园项目Java编程学习网老黄历官网
今日聊城网-聊城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境内遗留文物古迹400多处,有6处遗产点和2段河道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有明代光岳楼、清代山陕会馆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今日聊城 81611.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