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5 13:39:18 | 浏览:2447
说起临清,我们不得不提,它曾经的繁华,临清作为山东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临清在明清时期依托着运河漕运不断倔起,迅速成为当时的北方的五大商埠之一,山东的第一大城市,当时的临清拥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美誉。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只要关于运河,就肯定会有临清。无奈临清早已风华不在,临清也渐渐的从辉煌变成今天没落的样子。
临清县治
临清的繁华,有着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的临清是京杭运河山东段中重要的港口,那时的繁华堪比扬州,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说,在当时临清的钞关税收是运河八大钞关之首,拥有最高的税收,像是如今的鳌头矶,运河钞关和舍利宝塔等都可作为临清昔日繁华的见证。
临清县鳌头矶
临清运河钞关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清也是繁华一时,山东鲁西北第一个撤县的是临清,而同时期的德州聊城都还是县,山东第一个万元户出自临清,可以想象当时临清家底多厚,为什么到现在临清却不行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古临清州城区图
货运不断兴起,漕运逐渐没落
建国以前,人们运输货物主要方式是走水上通道,漕运空前繁华,建国后,尤其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公路和铁路的不断建设拓展,陆上货运慢慢兴起,加之运河的淤堵断流,慢慢漕运就不在使用而转为陆上货运,直到今天,公路和铁路货运仍是主流,每次走在临清运河边上,看着昔日的临清,不免有些伤感,临清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临清当地人思想过于狭隘
我觉得临清停步不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狭隘的思想,这四十多年有多少个发展机会摆在临清人面前,但人们只顾着自己那点蝇头小利,看到隔壁夏津搞桑树旅游,临清就想赶紧来抢,最终自己玩黄了,外地资本想来临清投资,那是是各种刁难和收费,只看到自己眼前的那点利益,并没有向长远观看,假如这些投资能够在临清发展生根发芽,现在的临清会是什么样的临清,由于临清狭隘的思想,这些年一直缺乏外部投资,临清的经济一蹶不振,去年的GDP仅220多亿元,在山东处于倒数的地位,临清,已经没落的不能再没落了,临清的发展不能在等了。
临清县城区图
临清还能重现辉煌吗?当然能,临清想要发展首先要解放狭隘的思想,做到一心观临清发展为主,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对临清昔日老城区进行改造,重新规划,建设昔日的临清古城,做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鳌头矶,运河古城,大力发展旅游,重新打响临清的品牌,就跟台儿庄古城和青州古城一样,二是,临清积极进行产业招商,利用雄商高铁的优势进行大产业招商,延链补链,招几个有发展前景的大项目,三是积极与周边县市合作共赢,尤其是与夏津高唐积极对接,加强合作,报团发展,这才是临清的出入,以上只是我的看法,对于临清的发展大家还有哪些看法,发表一下意见!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展现新时代大运河新风貌,11月23日—25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省内各市各
说起临清,我们不得不提,它曾经的繁华,临清作为山东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临清在明清时期依托着运河漕运不断倔起,迅速成为当时的北方的五大商埠之一,山东的第一大城市,当时的临清拥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美誉。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只要
编者按:时光流转,日月穿梭,千年大运河吟唱着一首源远流长的歌。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600多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展现新时代大运河新风貌,11月23日—25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省内各市各
临清有一条状元街,是因为武状元马兆瑞府邸坐落此街而得名。现在这条胡同,辖属于天桥街居委会。马兆瑞,临清人,回民,是乾隆(1787年)丁未科武状元,被乾隆皇帝授一等侍卫,正三品官职。据《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上御太和殿传胪,赐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通讯员 范培倩 王文涛6月27日,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任城区受中央、省市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组织代表齐聚大运河畔,喜迎任城区运河新城月园盛大开园。取自《淮南子.天文
临清重点文物:鳌头矶 导语:临清运河钞关位于山东省临清市运河西岸,是明清时期在大运河航线上设立的一个征收船税的机构。临清钞关现存有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舍房等80余间古建筑,是全国唯—的1处钞关旧址。临清城因运河而兴,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展现新时代大运河新风貌,11月23日—25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省内各市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千年运河流淌不息,联通南北,在河南大地上留下了众多遗存,焦作辖区内也有不少看点。10月23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焦作,一睹风采。位于焦作市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南部小丹河上的运粮河龙头桥,以桥头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悠悠古运河,不舍昼夜流淌,生生不息,也给河两岸带来了传承千年的荣乐,比如浚县的码头村和白寺村。船工驿站码头村码头村的石桥码头村位于浚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大运河卫河段“十八里溜”的南端。历史上,这里是繁荣一方的码头,水
1/62/63/64/65/66/6【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利英】它曾是一条航运繁忙的河,千百年来波光云影、千帆过尽,“云溪燕语卫水舟,橹桨声声入梦来”曾是它的真实写照。它也是一条文化河,卫河如碧丝般串起了自然风光和人文名胜,在这
6月21日,德州,烈日炎炎下,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生态廊道项目东南角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多功能抑尘车等各类机械来回穿梭,配合工人们进行表层清理及垃圾外运等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
“文人学子、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赶考举子,只要从南方进京,几乎无不通过临清。遥想当年舟舶星聚,帆影云展;廛闬扑地,歌吹沸天;车水马龙,商贾联翩。景象何等繁华动人!”这是季羡林先生笔下的临清,在季老的记忆中,故乡一片繁华动人景象。如果你还Ge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璐 实习记者 徐晴 聊城报道为提振消费信心,繁荣夜经济,促进临清特色餐饮美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局,6月12日晚上,“2022惠享山东消费年暨临清美食推介年活动”启动仪式在在“乾城里”特色商街举办。
千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这其中有风景如画的两岸风光,有数千年的历史人文,还有运河两岸的一系列美食。临清就是运河美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漕运的繁荣汇集了南北美食、中外佳肴,也催生了临清美食文化的兴盛延展,下面就和小编来一起来品味这